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回到首页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工作证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网言网语 > 正文

科技促农焕新绿广东高州创新发展现代农业

作者: 来源: 日期:2013-12-11 15:38:22 人气: 标签:

  寒冬渐退,离立春还有几日光景之际,记者来到地处粤西的高州市走访,从根子镇到泗水镇再到分界等镇,田间地头满目碧绿。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冬季农业已成为高州科技兴农的一道风景线,冬种北运蔬菜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年产值9亿多元,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重科技土地产生了“金豆子”

  高州是广东传统的山区农业大县,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0.6亩。然而2011年晚造,石鼓镇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试点,经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和有关专家联合验收,全镇平均亩产506公斤,比上年同期增73公斤,增长16.9%,两个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分别为570.2公斤和568.4公斤,分别比既定目标550公斤提高20.2公斤和18.4公斤。作为全国500个整建制整镇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县(市)之一,高州的粮食生产有这样的成就并不是偶然。

  发展农业,根本出路在科技,最大潜力在科技,强劲动力在科技。“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高州市农业局副局长张伯汉认为,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要增加粮食产量,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推广普及良种良法,提高单产,才能破解农业发展受资源约束的难题,消除瓶颈。长期以来,高州就是围绕“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提高效益”的工作思路来抓好粮食生产,坚持不懈地引进推广良种良法,提升粮食生产水平。

  作为种业科技创新的基本举措,高州每年都会引进、筛选、示范、推广水稻和玉米等粮食作物大约30~50个突破性新品种,并建立100亩粮食作物新品种示范区,展示给农民看,向农民灌输“会耕田、勤换种”的理念,带动农民用良种、种良种,健全了全市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使高州市粮食作物种植良种面积达92%以上。

  有了良种,还要会用、会种。高州农业部门积极引导科研教育机构开展农技服务,集成农业技术成果并且向农户推广。农业局整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三控”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制成高州市杂交水稻亩产500公斤、550公斤、600公斤规范栽培技术模式图,印发到各镇各村各示范户进行推广,同时还与高州电视台联合创办《农科动态》电视节目,与高州移动通讯运营商合作创办“农讯通”手机短信,直接面向农民传递农业技术、农产品流通等信息,开展面对面的培训,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有效解决了良种良法普及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了农业科技服务指导能力,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朝着高产、优质、标准化方向发展。

  冬种菜农民鼓起了“钱袋子”

  地处热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的高州一年四季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特点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尤其是冬季农业的发展。

  “多年来,我们农科人员和农民不断摸索,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大胆创新,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本地实际的粮钱双丰收生产模式:‘稻—稻—菜’或‘稻—稻—菜—菜’耕作模式,即一年种两造水稻,一造或两造北运菜。”高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莫晖介绍。

  冬季种植通过合理安排植期和实行间套种,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作为主要目标,增产增效并重,遵循农业科技规律,发展了冬季农业。

  泗水镇六匝村就是高州发展冬种农业实现钱粮双丰收的典型村。在该村1200亩耕地中,有900亩实行“稻—稻—菜—菜”一年四熟耕作模式,北运菜以青瓜、四季豆为主,其中青瓜1200亩、四季豆900亩。“青瓜在10月上旬种植,11月上旬开始收获,亩产值4500多元;四季豆在青瓜收获后期套种,次年3月收获,亩产值可达5500多元,两茬北运菜亩产值可超万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莫晖介绍道。据统计,2010年该村冬种北运菜总产值852万元,仅北运菜一项收入,人均就达2100多元。

  截至目前,高州的冬种生产结合当地的实际和北方市场的需求,已经形成东部的泗水、分界、根子、谢鸡、新垌、云潭等镇以发展瓜豆蔬菜为主;西部的石鼓、镇江、潭头、宝光、石板等镇以发展甜玉米、辣椒为主;北部的古丁、马贵、平山等镇以发展四季豆、马铃薯、荷兰豆、豌豆等耐寒蔬菜为主的冬种蔬菜生产布局,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基地化生产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小协会”发展了全市的大水利

  高州的农业在创新发展进程中能迈开大步,与创新水利设施管理模式和优先建设息息相关。在高州,农民群众自发上工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已经成为平常事,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场景让许多路过的外地人啧啧称奇。这一热火朝天场面的出现,正是因为高州市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成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激发出群众积极参与水利建设的热情。据统计,高州市目前已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458个,几年来,农民用水户协会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去年,高州市通过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动群众筹资9500多万元,修复水毁水陂2510宗,兴建防渗渠120公里,清淤渠道6720公里。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有效地增强了高州市防洪和抗旱能力,推动了高州市经济发展。

  “过去谁想用水就去放,放完之后不关水闸,现在地里有了管水员,种地用水都比较节约了。”莫晖说道,高州创新用水机制的实践给农村的水利建设带来了几大变化:一是解决了水利工程管理主体缺位的问题。二是用水保障率明显提高。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之后,各大小灌区都落实了管水员,改变了过去由于疏于管理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使水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三是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农民用水户协会建立的过程中,农民可以独立、民主地选举协会执委会成员,在管理、建设、财务上享有高度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成立了用水户协会以后,群众逐步认识到水利是自己的,自己的水利自己搞,搞好水利利自己,他们投身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增加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实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除了组织群众兴修水利外,政府也加大投入,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高州已制定《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多渠道、多方式加大水利建设投入。最近经过多轮竞争性评审,高州脱颖而出,成功竞得广东省水利建设示范县项目,成为全省首批3个水利建设示范县之一。这意味着,高州将在未来3年获得省级以上水利投资4.65亿元。

  广东省委明确提出“未来十年看粤西”,为高州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放眼未来,茂名市委常委、高州市委书记郭元强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他们将更好地组织农业走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现代农业之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达到“提升农业,改造农村,致富农民”的目的。我们共同期待今天的高州承载千古底蕴,勇立改革潮头,实现新跨越。

(责任编辑:佟明彪)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合作 版权声明

主管:中外商报有限公司  主办: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广告发行:北京市神州商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510852665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电话:010-52100121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2814439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西大街1号院 技术支持:山西博科硕

广告发行:北京新华信邦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农光里212号楼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电话:010-67326716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0205315/13241384465
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技术支持:中国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