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回到首页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工作证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国资源 > 正文

镂金琢玉西泠印社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10-31 10:18:50 人气: 标签:
2003年8月3日,北京奥组委宣布: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为中国印,不仅使金石篆刻艺术进一步为世界认识,也让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己任的百年老号西泠印社赢得更多关注。

千载金石
金石篆刻以雕刻技法在金石质材上表现文字的图画美,与书法和绘画,为鼎足分立的三大传统艺术。篆刻的实用功能是制印,篆刻可于书画之外独立存在,书画则非有篆刻辅佐不可,一幅书画作品,笔法再精美,若无印章,无异于画龙而不点睛。
金石篆刻艺术由古代印章艺术发展而来,虽只方寸之间,却透出丰富的历史和人文信息。
中国最早的印章出现在商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印者,执政之所执信也。”帝王以传国玉玺,宣示和强调统治权威,百姓则以姓名之印,表达信用和承诺。
自古制印用材,上者取玉,多数为铜,均为质地坚实之属,镌刻既难而不易磨损,可喻人格的砥磨和追求,因此有论者称印如其人,其理同于文如其人。
由于印章反复使用都现同样的画面,也有人认为篆刻艺术为是古代四大发明之印刷术的先声。
泛览殷商而后的印章艺术风格,春秋战国至秦简洁明晰,汉魏六朝端正庄严,唐宋元以来则端丽与清雅并重。元末明初,画家王冕鉴于传统质材镌刻不易,用花乳石自刻印章使用,不但表达出书法之美,而且因用刀刻而非铸碾,产生出特别的趣味,偏于实用的印章艺术,由此逐步发展成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篆刻艺术。
从明清以至现代,名家辈出,篆刻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如世人熟悉的吴昌硕、齐白石等,不仅以书画名重一世,金石也堪称大家,留下许多传世精品。

百年印社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不仅风景秀美,也是印学重镇,历代印人辈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夏,叶铭、丁仁等青年印人相聚于杭州西湖,发起成立西泠印社。“同人等才惭刻鹄,技陋雕虫,鸟篆蜊文,莫参心画,秋蛇春蚓,自笑指柔,然而尚论前贤,未坠景行之志,盱衡当世,弥殷攻错之求,爰集石交,创兹印社……” 
本着复兴印学,不计私利的高尚情操,叶铭等人决定“推安吉吴缶翁长于社。”
这位邀出任印社首任社长的吴缶翁,便是近代金石书画界泰斗吴昌硕。在其盛名感召下,不仅海内外印人云起景从,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潘天寿、傅抱石、丰子恺等名家也和而应之,可谓群贤毕至,星汉灿烂。西泠印社从此声名远扬。
上世纪二十年代,有人欲将重要文物汉三老碑(现已列为国家一级文物)转卖出国,印社毅然发起募赎活动,吴昌硕等捐献书画印谱举行义卖,最后集六十余人之力,以八千元重金将其赎回,在社会上传为美谈。
1927年吴昌硕逝世后,物换星移悠悠,西湖春波不改。历届继任社长,从马衡、张宗祥、沙孟海,到赵朴初和启功,无一不是艺术宗师。着眼于文化的创造和积累,坚持聘请名家执掌帅旗,不仅是印社运作的一大特色,也是其得以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如今,印社成为我国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久、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印学而外,在艺术创作、学术研究和保藏文物等方面也取得辉煌成就。享有”天下第一名社”的美誉。 

西泠风月
说到西泠印社,不能不说到印社据以得名的西泠桥。
西冷桥在西湖白堤尽头的绿荫深处。据宋人《武林旧事》记载,西泠桥原名西陵桥或西林桥。相传六朝时钱唐名妓苏小小曾住西陵桥畔,一首“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让人吟诵至今。可惜红颜命薄,未待爱情圆满,便因病逝“埋骨西陵”,从此西陵二字,几成情爱圣地代词,历代骚人献诗于小小墓前,盛如湖畔春柳。
唐人白居易深情赞美:“柳色春藏苏小家”;
宋人晏殊惆怅感叹:“油璧香车不再逢”;
最为称绝的是唐人李贺的《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久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以鬼才写丽鬼,想象神奇而情调凄美,令人心摇神驰。
明人袁宏道的《西泠桥》:“西泠桥,水长在。松叶细如针,不肯结罗带。莺如衫,燕如钗,油壁车,砍为柴,青骢马,自西来。昨日树头花,今日陌上土。恨血与啼魂,一半逐风雨。”摹写李贺意境,但情真意切,也足动人。
百年前,印社初创之时,社规写道:“慨然有感印学之将湮没也,谋于西泠数峰阁之侧,辟地若干弓,筑茅三两室,风潇雨晦,乐石吉金,惟印是求,即以为社。社因地名,遂曰西泠……
人恋西泠而聚,业为西湖增色,如今,印社与西湖美景融为一体,社址坐落于湖区孤山西麓,社内多处明清古建筑遗址,园林景致精雅幽绝,摩崖题刻随处可见,人称“湖山最胜” 。 

盛世博雅
西泠印社名满天下,人们提到印社,第一印象多为学术社团,较少想到也是企业。这个现象,或许近于世人对于白居易和苏东坡等,因其诗名而忽略其也是官员,而且都曾出任杭州市长。
事实上,西泠印社从建社之初,就涉足文化产品的经营。但因过去定位于注重专业的高度,基本限定为一种阳春白雪“小众文化”。 近年来,西泠印社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成功实现学术品牌向经营品牌的延伸,以及产业领域内传统经营项目向艺术品产业链的总体延伸。
2003年,印社借百年庆典的契机,庄重提出建设“名家之社、天下之社、博雅之社”的奋斗目标,致力于在保持高端定位的前提下,努力将触角伸向社会,注重开放性、亲民性和互动性。
印社旗下出版社为国家级专业出版社,多年来编辑出版篆刻、书法、绘画等出版物上千种,总印数超两亿册(张)。
印社下属文化用品公司等企业,以“艺术、休闲、收藏”为定位,向社会提供篆刻、印泥、裱画、拓印、文房四宝产品和相关服务。
2006年,西泠印社成为商务部组织认定的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合作 版权声明

主管:中外商报有限公司  主办: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广告发行:北京市神州商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510852665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电话:010-52100121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2814439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西大街1号院 技术支持:山西博科硕

广告发行:北京新华信邦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农光里212号楼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电话:010-67326716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0205315/13241384465
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技术支持:中国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