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回到首页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工作证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产业科技 > 正文

外资期货的内地冲动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10-31 10:18:03 人气: 标签:
日前,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期货交易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条例》)为外资收购期货公司制定了具体规则;而在商务部正在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5年版,简称《目录》)中,涉及禁止外资投资期货公司等条款也很可能最终以附录或备注的形式被改写为“有条件、有选择开放期货业”。
据消息人士透露,外商投资国内期货的限制政策松动,境外机构已经从过去取道港澳纷纷抢滩内地期货市场,转而直接进入——尘封已久的中国期货业终于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大门。

外资期货曲线登陆
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4年修订》,期货公司处于禁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之列。
2005年8月26日,中国证监会网站上发布了《港澳服务提供者申请期货经纪公司股东资格审核》。这一审核细则的出台,意味着香港和澳门中介机构可在内地设立合资期货经纪公司,内地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根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相关补充协议规定,允许持有香港证监会牌照或在澳门金融管理局登记的中介机构,在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下,在内地设立合资期货经纪公司。持牌中介机构拥有的股权比例,不超过49%(含关联方股权),合资期货经纪公司营业范围和资本额要求等,与内资企业相同。
尽管CEPA和补充协定中规定,只有香港和澳门的注册公司可以先期进入中国内地,但是由于香港是国际市场上最重要的自由港之一,几乎所有的大牌公司在港都有自己的桥头堡,多数都符合证监会的相关条件。可以说,此次对港澳的开放,实质上就相当于对外资进入国内期货行业的整体开放。
中国证监会日前出台了港澳机构参股内地期货经纪公司相关细则,境外机构已经开始取道港澳纷纷“抢滩”进入中国期货市场。
目前为止,外资仍然被禁止参股、控股期货经纪公司,但是独资、合资、合作等三资企业却可以通过国内的期货经纪公司,参与国内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业务。比如大豆压榨行业中,就有相当多的合资企业规模巨大。但是,这种参与规模受制于必须使用企业自有资金,而且有一定持仓限制,因此规模不会特别巨大。
除此之外,外资“投资”于中国的期货市场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合法渠道。可行的办法之一是,利用QFII的投资通道。QFII资金进入期货市场,可能与进入股票市场类似,首先需要境外金融机构获得投资额度,同时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的投资资格。
在以QFII为代表的合法通道畅通之前,境外投资还需要其他的灰色通道进入中国,参与期货交易。业内人士透露,真正意图投资,或者更准确地说投机中国期货市场的境外资金,进入的灰色渠道一般有三种。
首先就是近年来被炒作纷纷的“热钱”。这种模式中,境外资金通过某些渠道有确切的跨境行为,进入中国后改换名目进入期货市场。
还有两种渠道,境外资金可以不跨境,达到进入中国期货市场的目的。其一是切汇,境外投资者与三资企业中的外资方,或者一些进行国际贸易的境内企业达成某种合作,投资者在境外把资金交给这些企业,然后这些企业以自己的名义参与期货市场。这些头寸的实际控制人是那些境外投资者。其二是一些外资通过在香港等地的中介,以内地投资的身份直接进入一些期货经纪公司,参与中国期货的投资、投机。
由于通过这些灰色通道进入的境外资金,一般都是带着内资的面具在市场上舞蹈,期货经纪公司、期货交易所,乃至证监会都没有确切的证据,因此也没有详细的统计数据可以显示这些地下力量到底有多大。
如果按照目前市场上200亿元以上的保证金规模,30%的份额就表示,超过60亿元的境外背景资金活跃在内地。
日前美国瑞富集团已率先宣布与经易期货公司合作计划,荷兰银行也将与银河证券筹建合资期货公司。此外,香港大富证券、巴克莱国际等港资、外资公司,都在物色内地期货公司,寻求合作对象。
尽管中国期货市场未来的发展仍存在不少未知因素,但是外资公司进入中国确立桥头堡却是势在必行的。

期货业外资禁令松动
外商投资国内期货限制政策的松动,恰在合适的时点为外资突进中国期货业打开了通道。据知情人士透露,里昂证券拟以2000万元人民币对湘财祈年期货增资扩股,相关谈判正在秘密进行中。
按照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简称中金所)的规定,成为中金所的结算会员,期货公司必须满足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的最低要求。湘财祈年期货至少要增资2000万元才能迈进中金所交易结算会员的门槛,而在监管层暂缓审批合资券商的背景下,里昂证券如能通过收购湘财祈年进入,则一举两得地完成了其在中国的战略布局。
目前主要障碍在于政策限制。据商务部条法司参与《目录》修订的知情人士表示:“我国以前禁止外资参与和投资期货公司,同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没有承诺开放期货业,但一些外资通过参股、控股关联实业公司,实际上已经悄然渗透到了期货业领域。”
据知情人人士透露,《条例》新增第87条对此已做出规定:“境外机构在境内设立、收购或者参股期货经营机构,以及境外期货经营机构在境内设立分支机构(含代表处)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会同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外汇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类似湘财祈年期货被外资金融大鳄瞄上的期货公司不只一家。据了解,目前高盛高华也在寻觅收购期货公司的壳资源,以备将来为其QFII(合格的境外投资者)客户投资股指期货。此外,曾经参股中金公司的摩根斯坦利也在鼓励中金公司收购期货公司股权。
随着2006年9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正式挂牌,内地的金融衍生品时代即将到来。这不仅推动了中国期货业的纵深发展,也带动了期货公司与券商、外资之间的并购浪潮。各大创新类券商纷纷寻找目标“公司”:光大证券收购南都期货、国泰君安收购浦发期货、东海证券收购建证期货等,有港资背景的大福证券、新鸿基金融集团、辉立证券等外资券商,也在纷纷推进收购计划。
相比外资直接并购内地期货公司,尽管港资参股股权比例不得超过49%,但在并购期货公司上显然有着绝对的优先权。根据CEPA第二阶段安排,从2005年1月1日起,允许持有香港证监会牌照并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中介机构在内地设立合资期货经纪公司。
在荷兰银行香港子公司与银河证券合资成立银河期货的试点效应下,国际机构绕道港澳,通过香港分支机构迂回收购内地期货公司,成为现有政策环境下外资并购期货公司的唯一可行办法。
在业内人士看来,内地期货公司对港资参股兴趣不大,港资不是内地期货公司的最佳选择。港资公司的经营管理并不先进,他们收购内地公司只是迫于香港市场太小,而目前内地期货公司引进新股东主要是为了引进新的管理方式,并且提升品牌。
对于蠢蠢欲动的国际投行来讲,通过参股期货公司进军期货市场仍待相关政策进一步明朗。据权威人士透露,预计相关文件有望在下半年完成。

外资加速期货业洗牌
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规模、管理经验的优势是中国公司不能相比的。以瑞富集团为例,该集团注册资本5亿美元,公司管理资产达到470亿美元。而中国最大的期货公司——中期集团期货部分的注册资本也不到5亿人民币,而整个期货市场的保证金总额也仅有百亿人民币左右。规模相差可谓之大。
与国外成熟期货市场相比,目前我国期货市场交易品种较少,而且只有商品期货,占国外期货交易大头的金融衍生品在我国至今几乎还是空白。同时,期货公司功能单一,只有经纪业务,同质竞争,效益低下。
经过了前两年快速发展之后,2006年以来我国期货市场成交又出现下滑,国内期货公司更是再度出现大面积亏损。据中国期货业协会最新统计资料,2006年1至8月份,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2.06亿手和87673.9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了3.86%和18.41%。
外资机构大举进军中国期货市场,届时中期集团、浙江永安等国内旗舰型的公司如果还独善其身,是否仍能保持业绩的领先,则成为疑问。而可以预测的是,一些外资参股公司将异军突起。而一些目前已经处于生存危机的公司,被迫出局的结果几乎是可以肯定的。
因此,目前国内的180多家公司必然会有一个很大的整合过程,而最后会呈现一个怎样的局面,180多家公司有多少能存活下来?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一些规模大、代理量居于前列的期货公司会寻找外资机构进行参股,强强联合,以确定在中国市场上的领先地位;而不愿意被稀释股权,或者未能获得国外参股的公司,可能会大量地兼并重组,形成本土公司,与合资公司进行对抗;剩下的一些实力不够的小公司,则只能退出市场。不管怎样,在这个鼓励强者的年代里,外资机构的进入,将不可避免地带来一次优胜劣汰的行业洗牌。
有关专家表示,中国期货市场与三五年前中国汽车市场在很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国外优势资本和先进技术对中国落后产业的革新。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合作 版权声明

主管:中外商报有限公司  主办: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广告发行:北京市神州商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510852665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电话:010-52100121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2814439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西大街1号院 技术支持:山西博科硕

广告发行:北京新华信邦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农光里212号楼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电话:010-67326716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0205315/13241384465
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技术支持:中国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