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回到首页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工作证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影响力企业 > 正文

从金融危机看中国利用外资的新机遇

作者: 来源: 日期:2013-12-11 15:38:37 人气: 标签:

       中国的经济崛起取决于历史性机遇的出现和抓住机遇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而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具备抓住这一机遇的能力。
       Therisingof China’s economydepends on two indispensable factors:the emerging of somehistoric opportunities andthecountry’s capacity in capturing those opportunities.
Today, China seizes opportunities better than it does at any time in history.
      如何看待由美国引发的愈演愈烈的世界性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是机遇,还是灾难?不同的结论会产生不同的对策,而不同的对策将产生不同的结果。
       这场危机的爆发,实质是全球经济、金融格局长期失衡的必然结果,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的重大调整,是包括资本、科技、人力、重要生产资料等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重新洗牌,尤其是对资源配置和资源价格格局的一次刚性调整。对中国而言,这场全球性的“金融海啸”既有很多不利影响,但同时也是一次重要的历史性机遇。就利用外资而言,它给中国提供了三方面的机遇。
       一是金融危机让世界对中国投以“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中国吸引外资的投资环境优势更加明显。
      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衰退,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当中虽然也承受了压力,但在全球经济中依然当之无愧地扮演了“稳定器”和“发动机”的角色。由于中国经济涉足美国经济的程度毕竟不很深,中国金融体系相对独立和稳定,中国工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内需潜力巨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益提高。此外,中国的政策操作空间还比较大,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构政策、产业政策,都有较多的余地。因此,国际舆论普遍把中国当成是世界经济衰退“沙漠中的绿洲”,一些跨国公司和企业家也把中国当作躲避这次金融危机的避风港和比较选择后的最佳投资地。
      其次,金融危机给中国提供了加快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吸纳金融人才和发展服务业的难得机遇。
      金融危机之前,中国一直在着力推进出口加工型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增长方式的战略,但这在外从金融危机看中国利用外资的新机遇部经济需求扩张、赢利较好的宏观背景下是比较困难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纯加工型或初级生产企业冲击较大,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迫使企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危机必然还会带来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的分工,对包括资本、人力等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重新洗牌。当前,华尔街过剩的金融服务机构与高端技术,正在寻找出路,金融界不少人才已从华尔街转向中国寻找工作。面对金融危机,其他发达国家也在把越来越多的服务外包出去。中国应抓住这个难得机遇,引入人才、技术创新,解决中国长远发展的技术瓶颈,改进本国的金融服务,缩短金融业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最后,金融危机把大宗商品和资源性商品价格拉下来,缓解了包括外商在内的中国企业的发展“瓶颈”。
       在金融危机爆发前,我们就看到不同报道称,在华投资的外商企业对中国生产的前景不那么看好,大家都抓破脑袋担忧——中国以后的能源需求怎么办?进一步发展的资源需求怎么办?这次金融危机导致近年来已经脱离了需求基本面的国际原材料及大宗商品价格走上回归之路,呈下降趋势。很多大宗商品和资源的价格下跌了一半多,把在华发展的企业经济成本砍掉了很多,这对饱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之苦、面临巨大通胀压力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综上所述,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面前,中国既面临重大挑战,也有“黄金般”的机会。中国的经济崛起取决于历史性机遇的出现和抓住机遇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而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具备抓住这一机遇的能力。FIC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合作 版权声明

主管:中外商报有限公司  主办: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广告发行:北京市神州商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510852665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电话:010-52100121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2814439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西大街1号院 技术支持:山西博科硕

广告发行:北京新华信邦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农光里212号楼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电话:010-67326716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0205315/13241384465
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技术支持:中国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