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回到首页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工作证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特别报道:手持真记者证的假记者

作者:wosso 来源: 日期:2013-11-19 14:22:23 人气: 标签:

——中国食品报社记者证待价而沽 

    最近,本站接到中国食品报社(以下简称食品报)职工的投诉信,信中说他们报社的记者证名单上增加了三名陌生的记者,说陌生是因为他们并不是食品报职工,既不在食品报社上班,也不在食品报社开支。包括管理稿件的食品报新闻中心,管理记者站的食品报记者通联部,事前也不清楚这三人的来历。另外,这三个所谓的记者根本没有参加过新闻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当然更没有发表过新闻作品,食品报社职工名册上也没有这三个人。更让人不可理解的是,这三人中竟有一对是夫妻。


一、广告公司员工摇身一变成了新闻署颁发证件的正式记者

  “连我们也搞不清楚,他们到底是假记者还是真记者。”投诉人在信中说。

    投诉信列出了三人的大名:公捷、刘松琴(刘雨晴)、张华。

二、有许多企业老总头衔的董事长张华对记者“情有独钟”

三、刘松琴(刘雨晴)“记者”的另外一个头衔是公司总经理

    本网站在调查中发现,上述三人均为北京市创意行通广告有限公司员工,其中张华为该公司“董事长”,  刘松琴(刘雨晴) 任该公司“总经理”。 



四、中国食品报的文件证明北京市创意行通广告有限公司承包其广告

    那么广告公司的工作人员能否拥有记者证呢?

    无论按照《关于开展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工作的通知》的规定,还是按照《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北京市创意行通广告有限公司的职工都不符合记者证发放的条件。

五、在中国记者网查阅到了三个“记者”(下方红框内)

    早在2003年1月21日,新闻出版总署、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就联合颁发了《关于开展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是新闻采编人员领取记者证的必备条件之一,新闻出版管理机关在核(换)发记者证时,领证人员必须出具《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合格证书》。而且参加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必须脱产学习7天,累计时间达到49个学时。通知规定:“各新闻单位新录用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先培训,取得《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才能核发记者证。”

    2004年12月9日新闻出版总署通过的、2005年3月1日起施行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第二条第二款:新闻记者证是我国新闻机构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使用的有效工作身份证件。

    在第十一条 关于新闻机构中发给新闻记者证的人员须具备????做了详细的说明:

    首先是必须“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和经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新闻采编从业人员”;另外“在新闻机构编制内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人员,或者经新闻机构正式聘用从事新闻采编工作且连续聘用时间已达一年以上的非编制内人员。”

    另外注明:所称“经新闻机构正式聘用”,是指新闻采编人员与其所在新闻机构签有聘用合同。“经新闻机构正式聘用”指新闻采编人员与所属新闻机构签有合法劳动聘用合同。

    北京市创意行通广告有限公司的公捷、刘松琴(刘雨晴)、张华系企业老板或员工,在中国食品报职工的名单上找不到这三人的名字,他们根本不符合记者证发放的条件。

    那么,中国食品报社和新闻出版总署为何要向这家广告企业的三个工作人员发放记者证呢?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北京市创意行通广告有限公司承包了中国食品报的广告业务,中国食品报委托“北京市创意行通广告有限公司负责《中国食品报》广告征集与发布,同时负责北京忠实广告公司(中国食品报社的全资子公司)、中国食品报名牌战略中心的经营与管理。授权其全面承接《中国食品报》的广告经营权。准许北京市创意行通广告有限公司对外以中国食品报的名义进行征集广告活动。

    对于中国食品报社“准许北京市创意行通广告有限公司对外以中国食品报的名义进行征集广告活动”是否违法违规姑且不论,但仅就中国食品报社因和社会上的广告公司有广告合作关系就给随便给广告从业人员发记者证这一点看,就是明显的违法违规行为。

    记者证的发放是一件严肃的事,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即便是报社的职工,也不是人人都有记者证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新闻机构中党务、行政、后勤、经营、广告、工程技术等非采编岗位的工作人员,是不能拥有记者证的。报社内部广告人员都不能有记者证,更何况社会上的广告人员?

    中国食品报社和新闻出版总署利用手中的权利滥发记者证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据了解,中国食品报社除了建有记者站外,还在一些地方建有工作站。“工作站”是干什么的?中国食品报社工作站有两个特点:一是工作站只有一项工作,就是拉广告,实际上就是广告站;二是工作站的人员都不是食品报社职工。然而中国食品报社这些工作站的“站长”,都有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记者证。看来,对于中国食品报社和新闻出版总署来说,记者证不一定非发给“采编岗位的工作人员”,只要能给中国食品报拉来广告,中国食品报社和新闻出版总署就给你发记者证。

    中国食品报的一位记者在接受本站采访时说:食品报这三个所谓的“记者”,虽然都发了“记者证”,但他们都是都广告公司的工作人员,和报社没有聘用协议,没有经过岗前培训就轻而易举的拿到了记者证,这样的人虽然拿的是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真记者证,难道不是名副其实的假记者吗?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合作 版权声明

主管:中外商报有限公司  主办: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广告发行:北京市神州商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510852665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电话:010-52100121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2814439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西大街1号院 技术支持:山西博科硕

广告发行:北京新华信邦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农光里212号楼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电话:010-67326716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0205315/13241384465
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技术支持:中国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