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回到首页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工作证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广东政协委员称学制过长催生剩男剩女 建议缩短

作者:wosso 来源: 日期:2014-6-27 9:01:10 人气: 标签:

广东政协委员称学制过长催生剩男剩女 建议缩短

广东政协委员称学制过长催生剩男剩女 建议缩短

本报讯 (记者王鹤)学制太长毕业太晚造成大量“剩男剩女”?昨日,记者从省政协获悉,省政协委员、广州军区总医院政委黄艳儒提交提案,认为整体学制太长导致学生毕业太晚,造成适应社会慢、婚育压力大等诸多不便。他建议,将现行的小学到高中的12年学制缩短为9年,这样19岁就可以大学毕业,可以更早地规划人生。

学制过长造成种种不便

黄艳儒说,现行整体学制过长,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4年,需要16年的学习才能进入社会,到本科毕业时至少22岁了,这浪费了学生和社会的时间。

他认为,学制过长易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太晚,适应社会慢;学校与社会学用分离,学生适应工作慢,工作压力大、稳定性差;特别是女生,毕业时已近晚婚年龄,工作与婚恋难以兼顾,给婚育带来影响;等到工作基本稳定时,这些人已是大龄青年,从而产生大量“剩男剩女”。

黄艳儒以广州军区总医院为例,平均结婚年龄男性为29岁,女性为27岁,平均生育年龄男性为31岁,女性为28岁,均较一般人群晚。

黄艳儒认为,实践说明现行的长学制没有必要更不需要,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如何学习,而不是仅教具体知识,知识总是在不断更新中,只有具备学习能力才能保证跟得上知识的更新。

他表示,现行学制中,高中与大学“贪大求全”的课程设置没有必要,专业化和职业教育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现代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育方式的深刻变化,更加灵活、机动的网络学习必将成为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校学习的时间更应该缩短。另外,年轻人尽早进入社会,成家立业,不仅有助于个人与家庭,也有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

因此,黄艳儒建议,将现行学制缩短为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本科3~4年。 9年即可完成小学到高中阶段教育,正常情况下19岁即可进入社会工作,有充足的时间适应社会,稳定工作;有充足的时间恋爱结婚,成家立业。同时,全民义务教育仍为9年,完成后即为高中水平,还可大大提升人群整体教育水平。

文理分科最好提前到高一

黄艳儒还认为,目前学制是到高二才分文理科,这不符合人的基本特征和学习的自然规律,应该在初中毕业后即进行文理分科,选择个人合适的方向。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能够完成自然科学各学科基本知识点的学习,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一生基本的需要;初中学业完成后,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已经显现,基本教育已经完成,这时就应该因材施教,分科正当其时;高中和大学阶段是一生中学习效率最高的时期,如果能够根据爱好特长,集中精力进行重点学习,有利于充分挖掘潜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他建议提前分科,改为一进入高中即分文理科,根据爱好特长集中精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 事实+

中国“剩女”都怎么剩下的?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100,70后非婚人口男女性别比达206:100,全国处于适婚年龄段的70后、80后人口中存在男女比例不平衡的问题,且年龄越大失衡越严重。同时,30-39岁男性中有1195.9万人处于非婚状态,同年龄段女性中有582万人处于非婚状态,即所谓剩女。

外媒称,中国年轻人被教导要在谈恋爱前以学习和工作为重,许多人因此很难找到男朋友或女朋友。这在重视家族传宗接代的社会成为了父母们的一大块心病。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男性目前比女性多3400万人。这一数字虽对女性有利,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很容易地找到意中人。

观察人士说,中国男性倾向于迎娶比自己年轻,受教育程度也比自己低的女性。此外,有许多中国未婚男性都生活在农村地区。而城市未婚女性主要集中在文化程度高、职业相对较好、收入相对较高的层次上。2007年,教育部将“剩女”收录为汉语新词时,为之添加了“绝大部分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也无可挑剔”的注解。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禹静等研究者发现,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男性的收入差距也越大,女性也越愿意增加其在婚姻市场中的搜寻时间,以便找到更优质的配偶。具体表现为女性倾向于暂时保持单身,推迟结婚年龄。比如在北京和上海,女性选择单身的概率要比其他城市高4%到9%——这也助推了“剩女”群体的壮大。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合作 版权声明

主管:中外商报有限公司  主办: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广告发行:北京市神州商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510852665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电话:010-52100121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2814439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西大街1号院 技术支持:山西博科硕

广告发行:北京新华信邦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农光里212号楼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电话:010-67326716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0205315/13241384465
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技术支持:中国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