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回到首页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工作证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安全视角 > 正文

从投洽会的特色、变化看中国国际投资合作新趋势

作者: 来源: 日期:2013-12-11 15:37:50 人气: 标签:
过去的六、七年里,中国投资界众所周知且竞相踊跃参与的一个最重大的年度盛会是“投洽会”—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惟一国家级也是规模最大的国际投资促进活动。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就是外商的直接投资。为了加速发展经济,地方各级政府都把招商引资作为自己的重大要务,千方百计寻求招商引资的机会。从举办会展活动的角度考察,市场存在巨大需求,投洽会的举办也就存在着成功的基础。因此,投洽会举办伊始,把为全国各地搭建统一的招商引资平台作为最主要宗旨,符合了这一市场需求,定位是准确的。
屹今为止,投洽会尽管还有诸多不足,却是公认的全国类似定位的“投资类”展会中最成功的一个。原因除了定位准确外,相当程度源于其鲜明的特色。
特色之一:国家级、高层次。投洽会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商务部(前六届由原国家外经贸部)主办。多年来,国家外经贸部单独作为主办单位的全国性活动只有两个,一是广交会,再就是投洽会;一个是促进出口,一个是促进投资。投洽会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因此,每年的投洽会,国务院领导及国务院各相关部门的主管领导都亲临大会指导并参与主要活动。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都由其主管投资合作的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亲自率团参会。其层次之高,在全国各类展会活动中绝无仅有。投洽会的高层次,是吸引众多“重量级”外商与会的重要因素。
特色之二:全国性、“一站式”。投洽会自创办伊始,就实行“成员制”,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全国性商协会以及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计划单列市政府,共40多家成员单位合作来举办,全国各类投资洽谈活动中,惟有投洽会真正具备“全国性”。因此,参加投洽会,投资商可以“一站式”饱览全国所有省市、所有主要的投资热点地区、各类开发区,以及全国所有鼓励外商投资的行业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政策,并在所推出的数以千计的投资合作项目中,做出比较和选择。换言之,投资商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中国各地的投资环境,花最少的精力充分考察中国各地的招商项目,从最直接的渠道获取中国最新的投资政策信息。对那些对中国的投资环境情况总体还不太了解的外商而言,这确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特色之三:展、谈、会,“三结合”。投洽会现已逐步形成由“投资性展览”、“投资公关洽谈”和“投资系列研讨会”三大活动板块构成,具备利用外资政策研讨、信息发布和宣传公关等多项功能。“展”是投洽会的“门面”。展的主要是与投资活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投资环境、项目、政策以及企业的品牌形象,既为国内参展单位提供洽谈投资和贸易合作的机会,也为国外企业、商品进入中国市场进而推动其在中国的投资创造条件。“谈”是投洽会的核心。组委会在“谈”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是多样化且富有创造性的。大会期间负责投资决策的大量高层人士云聚厦门,组委会组织数百场见面会、洽谈会、座谈会、对接会、餐叙会和拜会活动,并联络、安排各新闻单位进行采访、宣传、报道,使投洽会成为开展合作洽谈和高级公关活动的最佳时机。“会” 是投洽会的亮点。每届投洽会期间都配套举办“国际投资论坛”和几十场专业性投资热点问题研讨会、说明会,围绕中国投资政策、主要投资领域的市场形势以及中外双向投资等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还邀请国家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就外商来华投资的疑难问题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的座谈、答疑,使投洽会成为了解中国投资政策、国际资本流动趋势,开展投资环境宣传的最具权威和影响的平台。展、谈、会,三者既相对独立,又共同围绕投资合作这一主题相互关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使投洽会诸项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得到有效统一。
尽管如此,“投洽会” 仍在与时俱进中求发展,近几届其参展、参会对象、展会活动内容乃至展会定位已悄然发生了新的变化:
变化之一:众多境外引资机构纷纷“登场亮相”。投洽会创办伊始,参展机构要么是国内的引资单位,要么是以推介产品或企业形象为目的的企业,境外参展者廖廖。但近两三届,境外参展的比重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外招商引资机构前来参展、参会,不仅发展中国家来参展,美国、英国、西班牙、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纷纷前来推介本国的招商引资环境、政策与项目信息。
变化之二:参会企业人员逐年增加。早几年,参加投洽会的国内各省市人员差不多清一色是负责招商引资管理或引资项目的政府官员;参会目的无一例外的只有一个——招商引资,通过在投洽会上推介本地投资环境与政策,推出重大引资项目,结识潜在的境外投资商并进而展开洽谈,来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而近两、三年来,参加投洽会的企业人员逐步增加,参会的目的已扩展为推介企业形象和产品,寻求投资或贸易合作伙伴,了解最新政策信息和国内外市场信息,开展高层次公关活动,等等。
变化之三:从单向引资转向双向投资促进。经过第四届和第五届的尝试,从第六届开始,投洽会正式推出“双向投资”概念,把投洽会的定位从以利用外资为主,转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从而使投洽会成为中国企业寻找对外投资机会的新平台。从第五届开始,外经贸部在投洽会期间组织了一系列与“走出去”相关的双向多元的投资促进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来参会,一些国家和地区主动要求举办馆日活动(如英、荷、日等),使投洽会的国际影响日增,越来越趋向成为一个以国际投资促进为主题的专业性国际博览会。
作为中国唯一国家级国际投资促进活动,投洽会是中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晴雨表,其变化反映了当前我国国际投资合作所出现的新趋势。
趋势之一:中国在继续大力吸引外国投资的同时,积极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将成为世界FDI的重要来源地。按国家商务部的统计,截止2003年上半年,我国已设立的各类境外企业超过7000家,分布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协议投资额约150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超过百亿美元。而按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调查测算,我国对外投资规模还要大得多,1990年以来的年均增长率达23%,到2001年底累计对外直接投资约276亿美元。近几年我国GDP的持续增长、进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显示出我国经济已经发展到的新层次,企业已初步具备更直接参与国际投资竞争的能力。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在国际投资合作中“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时并举是大势所趋。近两年,中国政府已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企业“走出去”,旨在通过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随着对外投资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在未来三五年内,中国可望成为全球FDI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地。近两年许多外国政府投资促进机构踊跃参加投洽会,正是看中了未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巨大潜力。
趋势之二:中国参与国际投资合作的主体将由政府转向企业。就利用外资的主体来看,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归位”,各地方原由政府机构作为引资主体并由政府直接负责的招商引资活动,正逐步转由专门的投资促机构或企业承担。政府主要制定政策,开展促进性工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另一方面,由于利用外资的方式呈多样化发展,特别是外资并购中国企业数量和规模的扩大,企业与外资的直接合作将呈增长趋势,不仅大量中西部地区的国有企业寻求外商并购,一些条件较好的民营企业也是外商看好的合作伙伴。在对外投资方面,过去我国相当比例的对外投资实际上是政府项目,政府不仅直接介入投资决策全过程,投资资金来自财政拨款或由财政担保,连驻外人员都是由政府选派。而现在,政府已逐步淡出,转为对那些有条件、有实力对外投资的企业给予支持和引导,让确有“走出去”需要的企业真正能够“走出去”。 近几届投洽会参会企业逐步增多,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
趋势之三:中国国际投资合作将呈全方位、宽领域、多样化、高速度发展趋势。首先,开展合作的区域与主体将是全方位的。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利用外资从沿海到中西部投资都呈快速增长势头,对外投资目前主要是沿海地区,但中西部地区正在迎头赶上,特别是西部边境省区对周边国家的投资将会加快。合作主体已不仅仅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其他所有制企业将迅速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和主力。其次,合作的领域将进一步拓宽。双向投资合作将涉及几乎所有产业、行业、部门,其中利用外资的重点领域将逐步转到服务业上,而对外投资则将从传统的以进出口贸易和加工装配为主发展到包括资源开发、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更宽的领域。第三,投资形式多样化。无论利用外资还是对外投资,所有国际通行的投资合作形式都将得到应用。第四,发展速度将会进一步提高。预计未来十年内利用外资仍将是亚太地区和发展中国家中增长最快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总规模虽然短期内不可能太大,但新签协议额和实际投资额的增速有可能在目前年增30-40%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成为发展中国家地区中对外投资增长最快的一个。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合作 版权声明

主管:中外商报有限公司  主办: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广告发行:北京市神州商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510852665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电话:010-52100121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2814439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西大街1号院 技术支持:山西博科硕

广告发行:北京新华信邦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农光里212号楼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电话:010-67326716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0205315/13241384465
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技术支持:中国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