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回到首页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工作证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目的地 > 正文

大学生如何应对经济危机下的就业问题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9-14 10:04:38 人气: 标签:
大学生如何应对经济危机下的就业问题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石博文
 
摘  要:在全球性经济危机下,我国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如何应对就业问题,本文从经济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岗位的影响入手,提出了7项改善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并提出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应注意的3个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就业岗位  就业对策
 
1 问题的提出
    自2007年开始到2008年,世界经济出现不景气并逐渐演变为经济危机,美国和欧洲一些大的银行和金融机构破产,陆续波及到其他产业,全球性的经济建设步幅变缓,许多企业为了减少经济危机的影响,开始裁员,减少岗位。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毕业面临着找不到工作,工作报酬大幅度减少等窘境,如何克服就业难,报酬低的局面,是摆在毕业和面临毕业的大学生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2 经济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据中科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有100万没找到工作,2008年高校毕业生约592万人,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造成就业岗位的减少,未就业率将高于2007年。我国近年来每年GDP的增长都在8%左右,能提供新增就业550一650万个工作机会,而我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个就业机会预估,岗位的增加远远落后于劳动力数量的迅速扩张。2008年以来,我国GDP增长速度变缓甚至有下降的趋势,将给本来就紧张的就业岗位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大学生具有文化知识的优势,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使得其在就业过程中不受青睐。
 
3 改善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3.1 政府应积极出台大学生就业政策
11月初,伴随着国务院公布的两年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还有10大刺激措施: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地震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我国政府采取上述措施,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就业利好消息。“4万亿投资如果用得好,经济困难会得到妥善解决。如果GDP能够保住9%的增长,每年就能增长1000万人就业。”
3.2 留校学习或出国深造
在经济危机在全球蔓延时,可以选择攻读研究生,继续在校学习,充实自己,躲过经济危机。还可以选择去国外留学,即可增加学历,又可拓宽视野,增长阅历,毕业回国也好找工作。通过留学海外与国内目前的就业高峰相错开,就业环境相对好些时再参加工作。
3.3 选择大的国企
大学毕业生去国企就业也不乏是一个明智之举。想去国企的学生由2007年的14.6%增加到今年的19.2%,表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企的效益和收入已经大幅度提高,同时国企在就业机会和再发展发面也给大学生带来不少的吸引。
3.4 考取公务员
    公务员具有工作环境较好,收入稳定的优点,一直是毕业大学生向往的职业选择,虽然公务员报考人数逐年增加而录取的比例一直在减少,如中央国家机关今年招录公务员的职位约为1.35万个,已通过认证的考生超过77.5万,录取率约1.75%,也就说百名考生中,最多录用2人。即使如此,对于立志在公务员职位上做出一番贡献的大学生,报考公务员不乏是一种好的选择。
3.5 面向私企和乡村企业
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对大学生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广大的乡村企业正在发展之中,大学生有必要消除自己的主观理想预期与社会客观实际之间的差距,选择在集体所有制企业、乡镇企业、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做出一番事业来。
3.6 自由创业
自由创业形式是传统正规部门就业的有效补充,大学生具有较高科技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潜在生产力,具有创业优势。发挥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不仅可以创造自身的就业机会,也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7 利用假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实习
大学生就业的不利之处之一就是缺乏经验和动手能力,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及早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时间到一些企业或工厂实习、见习,通过实际工作,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4大学生择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改变“一次就业定终生”的传统观念
当今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一个人的职业是可以变化的,就业就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各行各业,特别是企业单位,人员流动比较普遍,能力强的人往更好的企业跳槽,不能胜任的人会遭到的辞退。不要让初次就业的失意束缚了整个职业生涯。
4.2 提高自身素质
注重提高自身在道德、文化、业务、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培养环境适应、人际交往、运用知识、独立生活和工作、心理承受、团结协作、动手操作、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等非专业能力,增强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4.3 不要眼睛只盯着报酬
不要首先想到的是索取和回报,要认真思考自身对社会的贡献。只有你对国家、对企业的贡献大了,你的收获才能更大。
 
参考文献
[1] 蒋世民.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成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2] 谭晞.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迫切性因素浅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合作 版权声明

主管:中外商报有限公司  主办: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广告发行:北京市神州商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510852665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电话:010-52100121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2814439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西大街1号院 技术支持:山西博科硕

广告发行:北京新华信邦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农光里212号楼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电话:010-67326716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0205315/13241384465
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技术支持:中国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