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回到首页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工作证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安全视角 > 正文

台资西进的六大障碍

作者: 来源: 日期:2013-12-11 15:37:50 人气: 标签:
伴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西部地区在政策、资源、土地、劳动力与市场等方面的潜在优势日益凸显,但这种潜在优势如果不能得到包括社会、人文、经济、法律等方面良好的投资环境配合,其吸引效应不可避免地会被削弱乃至抵消。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总体投资环境还存在诸多障碍,严重制约了台商在西部的投资进程。目前,从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看,台资进入主要面临如下障碍:
思想观念障碍
西部地区地处内陆,社会价值观念较为传统、保守,“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较为普遍,受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对外来投资者缺乏宽容心态,排外思想比较严重,怕引进台资挤占本地市场,加剧同行业竞争,既得利益丧失,因此对吸引台资持保留态度,这无形中增加了台资进入的阻力。另外,当地对台招商引资缺乏风险意识,怕担风险,缺乏主动性,担心花钱费力,“与其辛辛苦苦,不如平平安安”。在执行招商引资政策方面,只唯上,不为实,原则性有余,灵活性不足,阻碍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
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企业交往与协作的交易成本难以准确预估,增加了投资风险,让台商对其企业的前景充满着不确定感。调查发现,多数台商都认为,西部市场并不适合中小型台资企业发展。
体制障碍
从总体上看,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较低,经济活动中还存在大量的非市场行为,还存在制约台商进入的诸多体制性障碍,主要表现为:
一是政府行政干预较多,项目审批环节繁琐,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依法行政的意识和环境还没有形成,有时甚至一个行政干预即可决定企业的成败。这不仅增大了台资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容易使其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难而无所适从。
二是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部门较多,主管机构不明确,职能划分模糊,行使的管理职能很难协调,导致经常出现相互推诿与扯皮,加大了台资企业的操作运行难度。尽管近年来,西部地区有些地方政府也设立了一个窗口,“全程一站服务”,但管理体制仍然难以适应台资企业的要求,多环节、慢节奏与低效率的现象依旧存在,以各种方式损害台商利益以谋取私利的现象较普遍,严重挫伤了台商投资的积极性。
三是大量国有企业机制僵化、包袱沉重,不能与台资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和技术合作,难以成为利用台资的主体与载体。
四是管理人员缺乏按国际惯例管理经营企业的经验,习惯用管理国有企业的办法管理台资企业,导致人为因素干扰太多,给台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诸多困难。
五是服务跟不上台资企业的发展要求。经济管理部门明显带有管理功能强、协调性差、服务性软的特征,台资企业很难适应这样的投资服务环境。
政策障碍
综合而论,西部地区吸引台商投资的政策障碍主要表现在:
一是法律环境较东部沿海地区差。西部地区地方性法规与政策还不健全,缺乏连续性、稳定性,在某些方面甚至还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这种法制环境,对投资者而言,缺乏权益保障;对于企业而言,增加了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影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
二是西部地区对台商投资的政策歧视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政策服务落后而且恶性竞争现象严重。实行以国民待遇为核心的公平政策,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中引进外资的通行规则,但西部地区在这方面存在相当大差距,比较多的情况是先用优惠政策引进台资,然后以不同手段进行利益挤压,使之不能在公正和公平的环境下平等竞争,政策上缺乏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机制。
市场体系障碍
与东部地区相比,我国西部地区市场体系发育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市场运行机制不够灵活,台商在投资领域、经营范围、市场等方面还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主要表性在:
一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滞后,台资进入限制较多。经济体制改革滞后集中表现为非国有、特别是非公有经济所占比重仍然很小,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仍然过多,经济活力相对不足,很多领域受到人为的市场准入限制,台资进入难度较大。
二是市场监督机制弱化,无序竞争现象严重。这种状况往往使对市场网络有着很高依存度的台商不论是原材料采购还是产品销售都会面临种种难以预料的困难。
三是西部地区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盛行。许多地方为保护自身利益而进行地区和部门封锁,形成市场分割,渠道不通畅,一体化的市场不健全,不利于要素及商品的流动,进而对台商投资产生限制性的消极影响。
四是社会信用度不高。在招商之时,许诺各种优惠政策和服务,一旦台商落脚,这些承诺往往被部门利益所侵蚀,各种优惠政策难以完全落实。
五是信息灵敏不高。投资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发育不够,没有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服务运作系统,政府提供的招商信息在较大程度上属于“单向”信息,反映本地区发展需要的信息多,反映外地以及国外产业技术与发展方向的信息少,多属于“请客点菜”式招商,极少“待客做菜”式招商。
基础设施障碍
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投资能力有限,加之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制约了资源与商品的快速流动,既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瓶颈”,也是制约台资进入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西部地区的交通线路的综合密度为29公里/平方公里,这与东部地区1597公里/平方公里和中部680公里/平方公里相差甚远;西部地区的铁路密度是全国最小的,仅为全国水平的38.2%和东部地区的17%;西部地区的航空设施也较少,许多城市至今尚未通航。另外,经济信息化时代,要参与国际分工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而西部地区的通讯设施和手段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人力资源障碍
首先,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总体上素质相对低下,人才缺乏。尽管西部地区剩余劳动资源众多,成本低廉,可为台商投资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充足的生产要素,但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相对落后,平均受教育程度远远低于沿海地区,导致劳动力资源普遍素质低下,缺乏熟练的劳动力,不能满足台资企业对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熟练劳动力的需求。不仅如此,西部地区精通WTO规则和国际投资运作惯例的高级管理人才更为稀缺,供给与需求错位的矛盾相当突出,人才利用效果很差,这也从人力资源方面影响了台商对西部的投资。
其次,西部人才流失严重。受工资待遇、个人发展机会等方面的影响,“孔雀东南飞”的情况普遍存在,有一定技能的民工、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大量涌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加剧了西部地区人才缺乏的形势,使得受过基础教育或掌握一定技能的人很少,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更是缺乏。不少台商反应,西部员工的办事效率及工作积极性不如东部沿海地区高,为了提高员工熟练程度或业务水平,需要不断增加培训成本,但最后却换来员工“挥一挥衣袖”的结果,这不仅代价惨痛,短期内找不到员工补位更令台商惶恐。
综上所述,目前西部地区还存在阻碍台商投资的诸多障碍,有些障碍是历史形成的,不是短时间就能够消除的,这些障碍的存在增大了台商的投资风险,阻碍了台商西进的步伐。尽管如此,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还是为台商投资西部提供了难得的商机,不容台商错过,台商应积极寻找投资切入点。中国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性极大,“二元经济”特征显著,大城市的整体投资环境尚可。台商投资西部,可从投资环境较佳的大城市切入,并以当地本销市场作为企业经营主轴;在投资的产业选择方面,可选择西部最有开发前景的旅游产业与中草药产业等;在投资形式上,可采取与当地合资、合作的形式开发当地优势资源,以降低投资风险。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上一篇:总部经济商机
下一篇:CEO高薪之谜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合作 版权声明

主管:中外商报有限公司  主办: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广告发行:北京市神州商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510852665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电话:010-52100121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2814439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西大街1号院 技术支持:山西博科硕

广告发行:北京新华信邦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农光里212号楼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电话:010-67326716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0205315/13241384465
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技术支持:中国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