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回到首页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工作证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教卫生 > 正文

中外生态旅游区建设模式比较分析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10-17 9:32:36 人气: 标签:
中外生态旅游区建设模式比较分析
   大连商业学校   邴凌
摘要: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使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开始反思保护环境对于生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生态旅游”一词的提出,正是旅游业针对自身经济运转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出的最好的回应。本文是对目前的国内外生态旅游区建设模式的总结与比较,以期找到更适合我国生态旅游建设的模式。
关键词:生态旅游区 建设模式 分类 探讨
饱受工业化进程带来的负效应——全球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状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政府、民间组织及个人开始意识到保护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消费在旅游业刮起了“回归自然”的旋风。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一、国外生态旅游区建设情况概述
自1872年美国建立起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以后,很多国家都纷纷效仿,如澳大利亚(1879)、墨西哥(1898)、阿根廷(1903)、瑞典(1909)都建立了国家公园体系。到1989年,地球面积的3.2%都处于某种方式的保护之中了。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保护组织和环境学家们发现,“保护主义”方法(将人和公园分离,通常是强迫性地分离)是行不通的,只有使当地人从公园和旅游中获得经济收益,受保护的物种、区域和生态系统才能够存在下去。David Western(1994年到1998年期间曾任肯尼亚野生动物组织和生态学会首任主席)写到,“人们不仅要考虑对自然尽责任,同时也要考虑当地人。当地人能够、也应该从旅游中获益,他们将在此过程中保护自然”。于是肯尼亚首先采用了“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政府同意将数个保护区的管理权交给当地县、郡委员会(local county councils),令其从公园门票、饭店和其他旅游设施中获得收入。80年代末,当生态旅游的概念开始在东南非出现的时候,利益相关者理论已经扩展到教育旅游者和当地人提高对环境和文化的敏感度,以及降低旅游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与此同时,在南美洲,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对于保护热带雨林来说,生态旅游是替代非法伐木、采油、采矿等资源掠夺性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为保护提供资金的一种有效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哥斯达黎加保护主义者Gerardo Budowski在1976年发表于《环境保护》第三期上名为《旅游与环境保护:冲突、共存、一体化》10一文中最早对旅游和自然保护之间的三种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列举了旅游支持保护的方式,更广泛也更明确地说明了旅游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据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统计,至2003年,全世界自然保护区总数已超过1.3万个,总面积大约占全球总面积的10%,许多国家保护区的面积已达到或超过国土面积的10%,有的甚至超过20%。
二、我国生态旅游区的建设情况概述
我国的生态旅游区主要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而发展起来。1982 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这时候开发的森林旅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旅游,但是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截至2004年1月公布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我国批准建设了145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39处国家森林公园,28处世界遗产名,44个国家地质公园。先后有6处湿地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2004年有张家界、黄山、嵩山等8处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开发较早、建设较为成熟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张家界、香格里拉、中甸、西双版纳、长白山、澜沧江流域、鼎湖山、新疆哈纳斯等。
目前,在国内生态旅游开发较早、开发较为成熟的地区主要有香格里拉、中甸、西双版纳、长白山、澜沧江流域、鼎湖山、广东肇庆、新疆哈纳斯等地区。按开展生态旅游的类型划分,我国目前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可以分为以下九大类:
1.山岳生态景区,以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为代表;
2.湖泊生态景区,以长白山天池、肇庆星湖、青海的青海湖等为代表;
3. 森林生态景区,以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为代表;
4.草原生态景区,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等为代表;
5.海洋生态景区,以广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红树林海岸等为代表;
6.观鸟生态景区,以江西都阳湖越冬候鸟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等为代表;
7.冰雪生态旅游区,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吉林延边长白山等为代表;
8 .漂流生态景区,以湖北神农架等为代表;
9 .徒步探险生态景区,以西藏珠穆朗玛峰、罗布泊沙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为代表。
三、试分析生态旅游区建设中形成的主要模式
(一)资源依托型生态旅游区建设模式
资源依托型建设模式是指以景观资源为主要游览项目进行开发与保护的生态旅游区建设模式。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九寨沟、黄山、西湖等均属于资源依托型的旅游区建设模式。这是各类生态旅游区建设的主要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
     1 .以独立完整的景观资源为依托,资源是整个生态旅游活动的主导产品;
2.景观自然资源基础较好,类型齐全,游览范围比较广阔;
3.以多个大中城市为目标市场,区位距大中城市20 公里以外,但交通便利;
4.其管理模式以自然环保为主,注重基础设施对资源的维护,分散管理,接近原生自然。
(二)城市依托型生态旅游区建设模式
城市依托型生态旅游区建设模式是指生态旅游区的建设与所在大中城市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背景相结合的一种生态旅游区建设模式。具有代表性景区的如,美国的夏威夷群岛、意大利的古罗马斗兽场、我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城市依托型生态旅游区建设模式的特点是:
1.借助一定的自然及人文景观,以某一大中城市为依托,名扬四方。景点多凝聚城市的历史、文化及政治色彩;
2.游览范围较小:
3.有独立封闭的行政组织集中管理。
 (三)项目依托型生态旅游区建设模式
项目依托型生态旅游区建设模式是指对生态旅游的一个具有参与性的特色专题旅游项目进行开发保护的生态旅游区建设模式。如,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以及漂流、徒步探险等旅游区建设模式,其特点是:
1.以整体旅游产品中的专题项目为生态旅游的对象,所游览及娱乐的产品单一而富于特色;
2.服务及其服务设施完善,游客动手参与性强;
3.游览地域有明显的界限;
4.属于小范围内的经营管理,服务在整个旅游区建设中占很重要的比例。
(四)文化意识依托型生态旅游区建设模式
文化意识依托型生态旅游区建设模式是指主要依赖于当地居民的文化意识和本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来开发管理生态旅游区,及保护生态旅游区的生态旅游旅游资源的一种建设模式。如,文化生态旅游区的比较中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藏族社区的旅游与生态保护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是:
l.以生态保护为宗旨的旅游,十分注重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当地社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很强,旅游区建设与文化环保联系密切;
2.当地居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有着悠远的历史,文化里囊括了对自然的崇拜和依恋:
3.所居住区域比较闭塞,交通条件不利或人口稀少;
4.对于前来旅游的游客,当地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管理在文化理念的督促下完成,游客和当地居民都有一定的自觉性。
四、生态旅游区建设模式的优劣分析、比较与我国的选择
(一)资源依托型生态旅游区建设模式的比较与建议
1.国外成功的资源依托型生态旅游区建设模式举例
资源依托型生态旅游区的建设模式以生态资源为核心而设置,具有代表性的成功建设模式是美国国家公园,该模式把国家公园划分为:
(1)生态保护区:研究生态的自然区,只对工作人员开放,不对游客开放。
(2)特殊景观区:指观赏价值较高,专供旅游者游览观赏的自然区,除必要的安全、卫生和道路外,不得新建任何建筑物,严格限制开发。
(3)历史文化区:是保护历史文物及其环境的地区,在不影响历史原貌的前提下,其附近可以适当的营建卫生、保护设施和绿化。
(4)游憩区:是旅游区内设施较集中的区域,也可以使旅游区内的服务区,可以建设各种旅游服务设施。如:游客中心、旅馆、商店、车站、停车场、电讯、管理等设施,这些建筑要求建筑尺寸小,采用地方材料,地方风格.保持与环境协调一致。其游览的内容和项目配置要符合当地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并能促进景区的自我生存和有序发展。
 (5)一般控制区:除上述四种区域外都是一般控制区,有的控制区还包括旅游区界外的相邻区域。
2.我国资源依托型生态旅游区建设问题
中国的生态旅游区基本布局模式有两种:游住相依和游住分离的模式。前者适用于规模较小,处于开发初期的区域;后者适用于规模较大,发展稳定的旅游区。相对国外建设模式而言,国内的建设模式显得比较笼统。以我国常见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为例。
野生动物园区的生态建设上,我国更注重了游住相依这种模式,致使生态旅游区建设的人造成分多于自然成分,笼子圈养式的动物园建设方案显然己经不符和野生动物园在我国存在时间久远的现实。同时,在旅游景点摆摊设点,旅游区与住宿休憩区不相分离己经成为这类建设模式的弊端。
3.建议
资源依托型的旅游区建设,应减少不必要的人造成分,以保护自然为主,采取分区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依据国外同类旅游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注重保护资源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分区,不乱摆设摊点口适时变更生态旅游景区建设的方案,树立特色生态旅游理念,杜绝“一哄而上”的建设作风。
(二)城市依托型生态旅游区建设模式优劣分析与建议
1.城市依托型生态旅游区建设模式的优点
旅游所依附的大中城市多为全国乃至国际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心,借助城市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知名度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前来观光。此类城市依托型旅游区的旅游资源也必带有一定的特色和历史文化渊源,能够代表城市的面貌和地位,同时也起到了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促进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
2.城市依托型生态旅游区建设模式的弊端
这种城市依托型建设模式,往往由于旅游的客流量比较大,超出了旅游区的容纳和承载能力而造成了地面踩实、植被退化、废物垃圾成堆,影响野生生物生存与繁衍等一系列问题。
3.建议
我国在城市依托型生态旅游建设方面有一些成功的例子,如昆明的世界园艺博览会。鉴于北京、上海等大型中心城市的人口过于拥挤,开展生态旅游无益于旅游区的生态保护,应该在国内开辟一些大中型城市诸如大连(新兴现代城市,特色景观渤海)、西安(历史文化故都)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良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同时,注意城市与生态旅游景观的融合程度,不能使景观特点背离城市历史文化特征。
(三)项目依托型生态旅游区建设模式举例比较与建议
1.以观光农业旅游为例
作为众多旅游项目的一种专门性生态旅游活动,项目依托型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远远超出其他类型的旅游。其游客主动参与的旅游形式和贴近自然的身心体会,使游客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体味到生态旅游的快乐。
以观光农业旅游为例:我国观光农业旅游与国外观光农业旅游的差别在于,国外观光农业旅游更注重农业生产加工的整体化和细节建设,并强调以游客为本,将食、住、行、游、购、娱充分的融合进观光农业旅游中,而我国的观光农业旅游往往将农业的项目特色独立起来,建设不够全面。
2.建议
我国是农业大国,开展观光农业旅游必然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农业旅游区建设方面要学习国外的建设模式,开展多元化的观光农业旅游,依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将旅游各要素充分融入旅游之中,发展综合性的农业旅游。
(四)文化意识依托型生态旅游区建设模式的分析与建议
1.分析
这种建设模式,主要应用于生态旅游的经营与管理,及旅游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它有三个方面的优点:
(l)从经济方面看,生态旅游的开展可使当地的居民从旅游业中直接受益,在一些贫困地区可以“旅游扶贫”;
(2)从旅游方面看,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渲染了原汁原味的文化氛围,增加了吸引力;
(3)从社会发展方面看,生态旅游的发展促进当地社会发展;
(4)从环境保护方面看,原著居民的参与为保护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建议
这种类型的生态旅游及旅游区建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让当地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开发和规划。在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居民利益,以谋求旅游可持续发展;
(2)让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区的经营与管理,避免居民对旅游者产生反感和厌恶情绪。防止外地企业垄断,以缔造“双赢”,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让居民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让居民在得到旅游带来的实惠同时使他们成为保护区的“眼睛”。
参考文献
l.《旅游资源学》,丁季华,上海三联书店,1999 年出版
2.《生态旅游区建设研究综述》,全华,《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3期
3.《现代观光农业旅游——城市郊区旅游开发新景观》,陈文君,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10期
4.《生态旅游成为新时尚》 ,今日信息报第7 版,1999年10月20日
5.《中国生态旅游研究综述》 及《国外生态旅游研究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生态旅游研究》课题组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网站 , 2003 年9月
6 .中国环境生态论坛http://forum.eedu.org.cn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新闻热线 投稿热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合作 版权声明

主管:中外商报有限公司  主办: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广告发行:北京市神州商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510852665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电话:010-52100121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2814439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西大街1号院 技术支持:山西博科硕

广告发行:北京新华信邦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ISSN2225-584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农光里212号楼
邮箱:fengfulin315@163.com   电话:010-67326716  传真:010-67355597  手机:18610205315/13241384465
中外煤炭经济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京ICP备案号11045526  技术支持:中国万网